热点推荐
ZOL首页 > 企业安全 > 安防 > 技术前沿 >

硬件防火墙

安全杂谈:防火墙阵营中的得与失

CNET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张齐 【原创】 2009年01月07日 18:45 评论

    二、硬件防火墙

    硬件防火墙从硬件本身大概分为三个类别:PC,NP以及ASIC。一般说来,通常意义上的硬件防火墙都是PC式的,它类似于一台PC机存在于网络安全体系中,不过其也免不了资源冗余方式带来的耗竭,而NP以及ASIC防火墙则更先进一些,专有的芯片能促使它们处理速度更快,处理能力更强,性能更高。这类防火墙由于是专用OS,因此防火墙本身的漏洞比较少,不过价格相对比较高。

    对于目前的千兆级防火墙,厂商通常都会采用NP或ASIC方式。从性能、功能、技术成熟度方面考虑,ASIC芯片较好,从进入门槛、研发成本和灵活性考虑则NP占优。除了高性能,就是应用层面的多功能,这些系列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放管理员,让企业内外网连接更加顺畅。其实对于用户来说肯定希望防火墙有更多的功能,如果仅仅有更高的带宽就能吸引住用户,不如让那些“剩余”带宽转化为其它功能,用户可以更乐意接受。

    而从技术层面上来看,防火墙大体可分为包过滤型防火墙和代理型防火墙。

    包过滤型防火墙应该属于比较初级的产品,依据是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这些特定信息中很有可能包含威胁,防火墙的作用就是将可能造成网络威胁的数据包截下,控制入口数据流。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包是否可信。

    当然这种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包过滤方式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等网络信息进行判断,无法识别基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如果黑客采取了IP欺骗的策略,对于包过滤型防火墙来说将带来很大的麻烦。

    代理型防火墙的安全性就要高于包过滤型产品了,因为它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代理服务器位于终端与服务器之间,这样就可以有效拦截二者间的数据交流。对于终端方来说,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方向看,代理服务器更像是终端。当终端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首先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终端,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代理服务器的通道,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了。

    防火墙在整个网络布局中的作用无需多言,不同类型的防火墙都有自身的优势,当然也有各自的缺憾。新型技术的产品势必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可是当下价格却高高在上,而平易近人的价格带来产品先天的性能瓶颈。这需要企业采购者做好预算,仔细权衡。

查看本文作者 张齐 的其他文章>>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上一页 1 2 
本文导航
  • 第2页:硬件防火墙
频道热词:云计算  服务器   无线路由器  
视觉焦点
企业安全安防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硬盘录像机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