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巧应用】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公安部展出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平台每日可减少超2000万次身份信息泄露风险,如同“数字保镖”般守护着网络空间安全,也让“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何为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是国家依托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基于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自然人提供的服务,具体包括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身份核验等。其中,网号是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的网络身份符号,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网证则是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两者协同作用,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虚拟凭证,实现身份数据“可用不可见”,既确保身份核验的准确性,又避免敏感信息直接暴露。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向各领域深度渗透,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交融日益紧密,在改变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同时,网络安全、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互联网应用中大量存在的个人实名身份信息认证服务,虽然带来了便利,却伴随个人信息违规采集、使用、泄露、贩卖等风险,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此外,各平台基于自身标准构建的独立认证模式形成“信息孤岛”,阻碍了数字经济的协同高效发展,也与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不相适应。
在此背景下,《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明确提出建设我国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的要求。为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保护公民隐私信息和国家基础数据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2020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由公安部、中央网信办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旨在通过国家级平台破解认证乱象,筑牢网络安全底线。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有哪些必要性?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传统认证方式如“姓名+身份证号”直接认证或“手机号+验证码”间接认证,均存在信息泄露隐患——前者可能导致明文身份信息被平台过度留存或滥用,后者则面临手机号关联的隐私数据泄露风险。而“网号+网证”模式让用户无需向平台提供明文身份信息,仅通过加密凭证完成核验,从源头降低了信息泄露风险。
从数字经济发展角度看,各平台独立的认证体系形成信任壁垒,企业需重复对接不同标准,增加了合规成本;用户跨平台服务时也面临身份核验不互通的问题,制约了数据的安全有序流通。国家网络身份认证通过统一身份标准,打破了平台间的壁垒,为政务“一网通办”、企业跨区域协作等场景提供了基础支撑,助力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在网络治理领域,精准的身份核验机制是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关键。传统认证方式存在冒用、伪造等漏洞,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通过活体人像采集、身份证芯片信息加密验证等技术手段,确保人证一致,让网络违法犯罪分子难以隐匿身份,有效维护了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如何使用?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服务的流程便捷且兼顾特殊群体需求。线上渠道需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点击“立即申领”后,按提示完成活体人像采集,并通过NFC功能读取身份证芯片信息,加密传输至国家平台核验,通过后即可生成个人网号和网证。
针对老年人、无NFC功能手机用户等特殊群体,国家在地方政务大厅等场所设立了线下自助申领终端,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完成身份信息采集和核验;同时,App内设计了亲属代领机制,由亲属协助完成认证流程,体现了服务的人性化考量。
互联网平台接入国家公共服务平台需遵循规范流程:首先提交接入申请,审核通过后,按指导手册对现有身份认证系统进行改造,增加数字身份运行管理模块,部署安全接入设备或通过云接入平台与国家平台建立加密安全访问通道,并在业务App或小程序中集成“网络身份认证SDK”,实现与用户端App的交互。
用户在登录网络应用或办理业务需要身份认证时,调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经本人授权后,将凭证、口令、人像等加密数据传输至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线下业务场景中,可通过条码枪、摄像头等设备扫描用户出示的二维码,获取相关加密数据并传输至平台。平台验证个人身份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人证一致性后,向应用后台反馈加密签名的认证凭据,应用根据结果提供后续服务,并留存网络身份应用标识。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我国在数字时代构建安全可信网络空间的重要举措。目前,该平台已对接400余款App,覆盖政务服务、金融征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多个行业领域。例如,在政务场景中,用户扫码即可办理社保查询、户籍业务等,无需重复提交纸质证件;在金融领域,网证可替代传统密码完成支付验证,降低账户盗刷风险。
这一体系不仅为个人提供了更安全的网络身份保护,避免因信息泄露导致的隐私危机和财产损失,也为企业合规运营提供了标准化的身份核验工具,减少因认证不统一带来的法律风险。从宏观层面看,它推动了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安全流通,助力数字经济摆脱“孤岛”困境,为数字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
写在最后
随着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体系将持续优化升级,认证流程将更智能、应用场景将更丰富。未来,它不仅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石”,更将成为连接数字生活各环节的“通用语言”,让人们在享受数字时代红利的同时,拥有更可靠的安全保障,推动网络空间向更加安全、可信、便捷的方向发展。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守护隐私的“数字盾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究竟是什么?https://safe.zol.com.cn/988/9887143.html